Skip to content
课程信息
平台自课程发表时间分类原始作者原始地址原始资源创建时间原始资源更新时间
BiliBili2024-08-26视频云凌Sapphire【基础概念课】20分钟搞定「命题与量词」的基本概念与题目|轻松上手|排除坑点2023-06-272023-06-27
BiliBili2024-08-27视频云凌Sapphire【基础概念课】20分钟搞定「逻辑与充分必要条件」的基本概念与题目|轻松上手|排除坑点2023-06-272023-06-27

命题与量词

字数
2026 字
阅读时间
9 分钟

命题

  • 概念:
    • 能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使用自然语言、符号、数学式表达,通常用小写英文字幕代表某个命题,若判断为真则为真命题,若判断为假则为假命题。
  • 否定:
    • 对命题 p 加以否定可得到新命题 ¬p (非pp的否定)。[#非($ neg)](#非(%20neg$))

量词

对存在未知变量而无法判断的陈述句(也就不是命题)添加量词对变量的取值范围进行限定以使该陈述句成为命题。

全称量词与全称命题

全称量词: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务的全体,用符号 表示,语言“任意”、“所有”、“每一个”通常表示此意。

全称量词命题: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形如“对集合 M 中的所有元素x,r(x)”的命题,可简记为xM,r(x)

存在量词与存在命题

存在量词: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务的个体部分,用符号 表示,语言“存在”、“有”、“至少有o个”通常属于此类

存在量词命题: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形如“对集合 M 中的所有元素x,r(x)”的命题,可简记为xM,r(x)

否定或证明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证明一个全称量词命题 xA,p(x) 需要证明 A 中所有元素 x 都符合命题(即 p(x) 成立)。

证明一个存在量词命题 xA,q(x) 需要找到 A 中一个元素 x 符合命题(即 q(x) 成立)。

否定一个全称量词命题 xA,p(x) 需要找到 A 中一个元素 x 不符合命题(即 p(x) 不成立)(也就是使其否定形式 xA,¬p(x) 成立)。。

否定一个存在量词命题 xA,q(x) 需要证明 A 中所有元素 x 都不符合命题(即 q(x) 不成立)(也就是使其否定形式 xA,¬q(x) 成立)。。

解题技巧

我们要证明一个量词成立或不成立时时:

| 情况 | 方法 | | --- | --- | | 全称 | 举反例 | | 存在 | 举成立 |

大于不大于/小于等于
小于不小于/大于等于
等于不等于
不是
都是都不是
不会
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
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
都不是至少有一个是

命题四形式

命题“若p,则q”由条件p与结论q组成,逆命题即将pq换位,否命题即将pq换质,由此可构成:

  1. 原命题:若p,则q
  2. 逆命题:若q,则p
  3. 否命题:若非p,则非q
  4. 逆否命题:若非q,则非p.

Pasted image 20240826233219

技巧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满足同真同假的关系 即:如果原命题为真,其逆否命题也为真;如果原命题为假,其逆否命题也为假。

[!example] 测试 写出命题“若¬p,则q”的逆否命题 Proofs: 逆:若q,则¬p 逆否:若¬q,则pAnswer:若¬q,则p

逻辑联结词:且(与)、或、非(否定)

使用逻辑联结词联结命题p与命题q,可得到一个新命题

注意

此处会使用主命题、分命题表示这些命题间的关系,这种表述是不规范的

且()

联结命题 pq 可得到 pq ( pq ).

我们可以根据“且”的含义,将”且“用于定义集合的交集:AB={x(xA)(xB)}

命题 pq 的真假

p\ pq \ q

观察上表可知,“主命题” pq 中只要存在其中一个”分命题“为假就可判断出该“主命题”为假(一假即假).

或()

联结命题 pq 可得到 pq ( pq ).

我们可以根据“或”的含义,将”或“用于定义集合的交集:AB={x(xA)(xB)}

命题 pq 的真假

p\ pq \ q

观察上表可知,“主命题” pq 中只要存在其中一个”分命题“为真就可判断出该“主命题”为真(一真即真).

非(¬)

"非"对应语言中"不是"、"全盘否定"、"问题的反面".

对命题 p 加以否定可得到新命题 ¬p (非pp的否定).

命题 ¬p 的真假

¬pp 不能均为真或均为假,其互为否定.

即若 p 为真,则 ¬p 为假;即若 p 为假,则 ¬p 为真.

[!quote] 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 不含逻辑连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含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

如果对这方面感兴趣,或许可以看看逻辑

充要条件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NOTE

这是一个比较难理解的地方,故先在前面放一个图形以便于理解: (p)(q)

[!example] 示例

  • 中国人(条件;小范围)是亚洲人(结果;大范围)
  • 知道别人家具体门牌号同时知道别人家的小区,只知道别人家的小区不能推导出具体门牌号

小范围可推导出大范围,但大范围不能推导出小范围

当有一个命题"如果 pq "且该命题为真命题时,我们可以得到 pq ( p 推出 q ).此时称 pq充分条件qp必要条件.

充要条件

pq ,且 qppq 的充分且必要条件,简称 pq 的充要条件( q 当且仅当 p ; pq 等价),记作 pq .

pq 之间的四种关系与相应结论

pq 的关系结论
pqqpp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q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pqqppq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qp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pqqppq 互为充要条件
pqqppq 互为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example] 测试 1.俗话说"便宜没好货",这句话中:"好货"是"不便宜"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nswer:A

2.古语有言"不破楼兰终不还",这句话中:"破楼兰"是"还"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Answer:B

贡献者

文件历史

仅仅只是用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