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字数
1259 字
阅读时间
6 分钟

我们都说化学是一门实验的学科可见实验对于化学的重要性,相对于初中化学实验,高中更注意实验可操作性与逻辑,要通过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进行的操作

危险处理

配置稀硫酸: 酸入水, 慢慢搅 (大量放热, 防止溅出. 不能使用量筒或容量瓶等精密仪器, 精密仪器都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浓硫酸滴到皮肤上的处理 立即用大量冲洗(水的比热容大,冲洗时浓硫酸溶解放热很快可以被吸收,且冲洗时水流很快能将硫酸带走) 再涂抹3%~5%的稀 NaHCOA3 溶液(温和的碱性物质,替代品:稀 Na2CO3 溶液)

皮肤上滴了强碱:大量水冲洗, 涂温和的碱性物质(例如硼酸)中和

浓硫酸不慎滴如眼睛: 冲淋洗眼器

酒精灯: 盖两次,着火使用湿抹布扑灭(隔绝氧气&降温. 不可使用水:酒精密度小浮在水上继续燃烧, 流动性)

大火: 沙土盖灭

混合物分离提纯分离 提纯原理

  • 物态分离
    • 物理性质差异(溶解、密度……)
    • 化学反应转化

其实化学反应转化完还是要通过物理性质差异分离(化学反应转化服务于物理性质差异)

过滤和蒸发
  1. 去除难溶性杂志
    1. 过滤三要素:
    2. 蒸发要点:
  2. 去除可溶性杂志(化学反应转化)

去除食盐中的 CaClA2,MgClA2,NaA2SOA4 (原则:除杂不引杂)

等于这个问题, 我们实际上要除的是以上由粒子构成的物质中除 ClANaA+ 外的所有离子( 即 CaA2+,MgA2+,SOA4A2 ), 我们需要加入能将它们形成沉淀的物质, 有时加完还需考虑如何去除多余的添加物

CaA2+ COA3A2MgA2+ OHASOA4A2 BaA2+}过滤{沉淀溶液直至 pH=7加稀盐酸NaClA(aq)蒸发结晶

分析, 代入合适的物质.

CaClA2 NaA2COA3A(aq)CaCOA3MgClA2 NaOHA(aq)Mg(OH)A2NaA2SOA4 BaClA2A(aq)BaSOA4}过滤{沉淀溶液直至 pH=7加稀盐酸NaClA(aq)蒸发结晶

你会注意到此处有一个先后顺序, 保证先加 BaA2+ 后加 COA3A2

为什么先加 $\ce{Ba^2+}$ 后加 $\ce{CO3^2-}$ ?

我们先加过量 BaA2+ , 可以直接再加过量 COA3A2 去除多余的 BaA2+ ; 若颠倒过来, 先加 COA3A2 , 再加 BaA2+ 时你没办法控制你加的 BaA2+ 刚刚好可以和杯中所有 COA3A2 完全反应, 这样会有 BaA2+ 残留.

蒸馏和分馏(物理变化)

物态变化:液态 -> 气态 -> 液态 (利用沸点差异)

区别:
  • 蒸馏
    • 液体分出两种成分
    • 将其中一种成分气化
  • 分馏
    • 液体要分出多种成分
    • ???
温度计液泡位置

1.支管口处 (常由于分馏)

这里的温度计是为了测量汽体水的温度, 以更好地控制蒸馏的过程 (一定程度上分辨馏分).

细节:在蒸馏过程中, 气体上升时会散失部分热, 而在温度计液泡上覆盖一层液体,

2.液面下 (化学变化)

测量/控制反应温度

冷凝管 (逆流原理)

下口进, 上口出

原因:

  • 防止震动导致冷凝管脱落 (使用磨口玻璃塞)
  • 防止先接触到温度较高的气体导致冷凝管炸裂
  • 冷却/热交换充分

塞子

橡胶塞 玻璃塞 磨口玻璃塞

萃取和分液(物理变化)
操作:
  • 检漏
  • 装液
  • 混合震荡 目的: 使原溶剂与萃取剂充分接触
  • 静止 (打开上方玻璃塞, 使溶液中的气体放出) 目的: 使分层更明显
  • 分液 下层液体下层出 上层液体上层出
萃取剂的选择
  1. 与原溶剂互不相溶 (否则无法分层, 酒精能溶于水)
  2. 与原溶剂互不反应
  3. 溶剂能力远强于原溶剂

常见萃取剂: 四氯化碳、汽油、苯、甲苯

贡献者

文件历史

仅仅只是用 撰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