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电解质与离子反应

字数
2257 字
阅读时间
9 分钟

电解质的电离

在最开始看看离子反应发生的前后:

溶液 -> 电离 -> 阴阳离子吸引 -> 离子反应 -> 脱离

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

定义四要素

  • 溶于水或熔融
  • 自身电离
  • 产生阴阳离子(也就是自由离子;不同于导电)
  • 化合物

常见电解质: HClHA2SOA4NaOHCa(OH)A2NaClKNOA3 .

导电原因: 电解质中存在能够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非电解质

定义: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新增分类方式

  • 化合物
    • 电解质
    • 非电解质

导电与电离

导电

初中物理我们学习过电流形成的条件,可知,在存在电压的情况下,导体需含有大量自由电子自由离子,且构成一个封闭回路才能形成电流。

  • 自由电子

    • 导电:金属单质、石墨
  • 自由离子(需定性与定量)

    • 不明显导电:离子浓度小( HA2OH⁺与OH⁻微溶CaCOA3Aaq难溶≠完全不溶
    • 明显导电:离子浓度大( NaClA(aq) ……)

定性: 是否有导电微粒

定量: 离子浓度是否过小

TIP

是否导电与是否为电解质无直接关系

  • 电离能力: 电解质在水中的比例
  • 导电能力(离子): 电荷浓度
  • 电荷浓度=电荷数×相应的离子浓度; 电离浓度取决于投入的物质的种类与溶液质量分数

若存在物质在水溶液中与熔融状态均不导电,则它一定不是电解质,但若又存在某种物质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导电,该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eg:石墨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水是电解质,但电离的离子浓度太小,不明显导电;NaClA(s) 不能导电,但处于熔融状态的 NaCl 或溶于水的 NaClA(aq) 可以导电

电离

原因

电离过程:分子或复杂离子在水分子的拉扯或高温下电离成阴阳离子。

//过滤{电离度α=100%电离度α<100%电离度α=0%

电离度(电离程度,α ),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电离的程度的物理量,弱电解质在溶液里达 电离平衡 时,已电离的电解质分子数占原来总分子数(包括已电离的和未电离的)的百分数

补充分类方式

  • 化合物
    • 电解质
      • 强电解质 α=100%
      • 弱电解质 α<100%
    • 非电解质 α=0%

条件

前文我们知道电解质指在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化合物,这里解释一下“或”,以下情况才会发生导电

  • 离子类:溶于水和熔融状态下均导电。
  • 分子类:溶于水导电,熔融状态下不导电。
电解质溶于水熔融
离子类导电导电
分子类导电不导电
* 熔融: 固态 -> 液态

TIP

熔融和高温没有必然联系,物体熔融不一定需要高温

  • 离子类物质
    • 多数由“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eg: NaClKOH .
    • 铵盐(NHA4A+)eg: NHA4ClNHA4NOA3 .
  • 分子类物质
    • 多数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物质 eg: COA2HCl .
    • 反例 AlClA3FeClA3MgClA2.

自身电离

COA2A(g)COA2A(aq)过滤{COA2A(aq)自身不电离生成(HA2COA3)电离出HA+COA3A2HCOA3ACOA2}COA2为非电解质

不自身电离三兄贵♂: NHA3COA2SOA3 .

溶解与电离

注意

溶解与电离没有必然关系

难溶易电离:CaCOA3BaSOA4 -> 强电解质

易溶难电离:CHA3COOHNHA3HA2O -> 弱电解质

易溶不电离:蔗糖(CA12HA22OA11)、酒精(CA2HA5OH) -> 强电解质

归纳: 物质分类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
强酸、强碱弱酸、弱碱非金属氧化物 COA2
大多数盐(CHA3COO)A2PdCrIA3非酸性有机物 酒精 蔗糖
中强碱 Mg(OH)A2中强酸 HA2SOA3 草酸 磷酸NHA3
金属氧化物非电解质特例 HA2O
酸性有机物酸性有机物 CHA3COOH
注意,这个表格只进行了简单的的归类,实际情况可能更加复杂,因为有些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表现出不同的电离行为。

补充:酸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

“酸性”的含义

  1. 某个物质电离能力的大小
    • 化合物 eg: HClCHA3COOH 的酸性
  2. 一种物质在 溶剂 中能向其它物质提供 氢离子 的能力 (水溶液中 HA+ 的浓度大小)
    • 混合物溶液 eg: HClA(aq) 的酸性

注意

比较两份溶液的酸性强弱时,不能直接通过溶剂判断两份溶液其酸性强弱, 还要看溶液的质量分数(浓度). 不谈浓度而直接比较溶液的酸性强弱是没有意义的.

酸性强弱、碱性强弱与电解质强弱

酸性强弱:指水溶液中 HA+ 的浓度大小 影响因素: 1. 电离程度(主要) 2. 溶解程度(酸的溶解性通常较好)

碱性强弱:指水溶液中 HOA 的浓度大小 影响因素: 1. 电离程度 2. 溶解程度(需要注意一些碱的溶解性可能不是很好)

电解质强弱:指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的比例大小 完全电离 -> 强电解质 -> ɑ=100% 部分电离 -> 弱电解质 -> ɑ<100%

H₂SO₄ -> 强酸 ɑ~100% -> 强电解质 H₂SO₃ -> 中强酸 ɑ~10% -> 弱电解质 CH₃COOH -> 弱酸 ɑ~1% -> 弱电解质

电解质强弱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

化合物溶液中 HA+ \ OHA 的浓度会使溶液表现出不同的酸\碱性 电解质强弱(电离比例)会影响溶液中的 HA+ \ OHA 浓度,从而影响了溶液表现的不同的酸\碱性质

中强酸: 溶解高 电离差 => 弱电解质

中强碱: 溶解差 电离强 => 强电解质

离子反应

概念: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有自由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本质:离子反应总是向着某种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如复分解反应会产生气体或沉淀或水,这时这些物质脱离了反应体系,导致离子浓度减小) 发生条件:产生的新物质脱离自由离子状态(或者说反应体系)

Title

变价:

  • 电压
  • 转移 eA

不变价:

  • 气体
  • 沉淀
  • 弱电解质 CHA3COOH
  • 非电解质 NHA3HA2O
  • 配合物

离子方程式书写

电离方程式书写

强电解质电离 (完全电离)
NaClA(aq)=NaA+A(aq)+ClAA(aq)HA2SOA4=2HA+SOA4A2
弱电解质电离 (部分转化电离, 即不完全电离)
CHA3COOHA(aq)CHA3COOA+HA+NHA3HA2ONHA4A++OHA

特例:

{HA2COA3HA++HCOA3AHCOA3AHA++COA3A2

这两式不能合并为 HA2COA32HA++COA3A2 .

在反应 Fe(OH)A3HA++COA3A2 中,由于其过程中副反应太多,可以简化。

两种情况同时存在

NaHCOA3 是弱酸酸式盐,两步电离,一强一弱;分类看第一步 (该反应第一步完全电离, 故属于强电解质电离)

{NaHCOA3=NaA++HCOA3A强电解质电离HCOA3AHA++COA3A2弱电解质电离

该式不可合并为 NaHCOA3=NaA++HA++COA3A2 .

NaHSOA4 是强酸酸式盐,两步完全电离

{NaHSOA4=NaA++HSOA4AHSOA4AHA++SOA4A2

该式可以合并为 NaHSOA4=NaA++HA++SOA4A2 .

贡献者

文件历史

仅仅只是用 撰写